中文 | English
首页 > 应用 > 产业
基于北斗打造中国新时空服务体系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23

  卫星导航按定位、导航、授时功能可以分为专业应用、大众应用和安全应用。大众市场是重点,专业市场是关键,安全市场是制高点。

  在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产值与份额都来自于大众市场,主要体现在车辆应用和个人应用两个方面,也就是车辆信息系统和位置服务(LBS)系统的应用与服务,通过这两大应用深入到民众生活和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

  从市场需求分析来看,北斗导航产业目前已经逐步摆脱为了推广技术而推广应用的模式,不再局限于导航定位授时的功能性应用,已经跟相关产业密切结合,成为了推动产业发展的一种牵引力。

  北斗导航未来需要打造中国新时空服务体系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科学家曹冲深度解读了北斗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他表示,北斗导航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产业,2015年国内卫星导航总产值已达1900亿元,其中北斗系统贡献率约30%。北斗导航未来需要打造中国新时空服务体系。

  中国时空服务是个新概念,它的四大需求,国家使命、科技发展、产业市场、安全保障都与国家战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创新性和综合性时空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时空服务和北斗卫星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朗。

  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强调,要发展时空信息服务,而且要实施标配政策,重大基础设施和互联网位置服务也要标配化。另一政策利好是国家信息化大潮。北斗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是思想创新、产研融合,北斗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好机遇,而中国新时空服务体系就是一个契机。目前,北斗产业面临着重大决策,要建立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全天时、高精度的满足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北斗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在曹冲看来,2016年是GNSS产业元年,以后所有的芯片、手机内置导航将成为标配。从信息产业的发展全局来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形成了四大趋势:从单一的GPS向多系统GNSS发展;从GNSS走向与通信、GIS和惯性器件融合;从应用产品到服务;从户外导航到室内外融合导航。导航卫星发展的这四大趋势真正实现了所有事情与位置和时间关联。

  2013年到2015年是北斗产业发展的关键机遇期,这三年北斗导航在规模上实现了三连升,达到百万、千万、万万终端量,并获得了五大突破:汽车前装市场;智能手机市场;高精度新应用市场;智能泛在位置服务市场;国际导航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年中我国还研发成功了一批北斗关键技术,如国产北斗导航芯片、全球首款北斗米级定位精度手机等。2015年以来,展讯、海思、联芯公司分别发布了自主研发的40nm北斗/GPS、WIFI、蓝牙、调频(FM)四合一低功耗、高集成度北斗定位芯片以及智能手机整体解决方案,并展示了芯片样片。华为、联想、宇龙、中兴公司也推出了基于自主北斗移动通信一体化芯片的北斗智能手机研发规划。

  另外,从北斗重大专项支持的若干基础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企业的数据来看,以北斗兼容机芯片为例,和芯星通、航天华迅、中科微电子和泰斗微电子等厂家的芯片累计销售量在2013至2015年间分别达到135万套、527万套和1326万套,实现了量级增长。

  “互联网+”北斗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级品牌

  过去几年间,信息时代从数字化、网络化,进入到了智能化时代,互联网跟大数据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这为卫星导航提供了时空参量,也成为信息服务的基本内容。

  卫星导航作为信息时代最有活力的技术,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卫星导航要突破重点跨越,要坚持天基地基、室内室外、云端终端、导航通信四大融合发展,打造北斗系统升级跨越版、全面贯通感知传输的北斗服务链。

  另外,“十三五”期间,国家还提出了“互联网+”规划。其实,时空服务就是互联网+北斗导航产业的升级版,从最初的多源感知、普适传输、智能服务,最后达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在。

  所以,北斗产业要融合发展,要跟天基、地基结合起来。中国时空服务融合的集成路线就是GNSS一体、天地基一体、室内室外一体、时空空间一体、国计民生一体。而中国时空战略的最终目标就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来源:泰伯网)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