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网讯 记者陈飚)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编制并发布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分阶段逐步建成由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支撑我国现代化建设、国家安全和民生改善的发展要求。
《规划》指出,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是指利用空间资源,主要为广大用户提供遥感、通信广播、导航定位以及其他产品与服务的天地一体化工程设施,由功能配套、持续稳定运行的空间系统、地面系统及其关联系统组成。
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发展目标是分阶段逐步建成技术先进、自主可控、布局合理、全球覆盖,由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满足行业和区域重大应用需求,支撑我国现代化建设、国家安全和民生改善的发展要求。“十三五”期间,构建形成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基本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提供连续稳定的业务服务。“十四五”期间,建成技术先进、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业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特别指出,到2020年,建成由35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优于10米定位精度、20纳秒授时精度的全球服务能力;统筹部署北斗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整合已有的多模连续运行参考站网资源,建设国家级多模连续运行参考站网,提升系统增强服务性能,具备我国及周边区域实时米级/分米级、专业厘米级、事后毫米级的定位服务能力;综合集成地理信息、遥感数据、建筑、交通、防灾减灾、水利、气象、环境、区域界线等基础信息,建立全国性、高精度的位置数据综合服务系统;建设辅助定位系统,实现重点区域和特定场所室内外无缝定位。
此外,积极开展行业、区域、产业化、国际化及科技发展等多层面的遥感、通信、导航综合应用示范,加强跨领域资源共享与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加速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其他新技术、新应用的融合,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新型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制定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技术与产品的政策和标准。
在国际化方面,《规划》指出,服务我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构建集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与地理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全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全球测绘、全球海洋观测、全球资产管理、粮食安全与主要农产品生产监测、环境监测、林业与矿产资源监测、水资源监测、物流管理、安全与应急管理等提供服务。通过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构建北斗全球广域增强系统,提高系统服务性能,提升北斗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