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主题 新期待——对话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组委会秘书长吴海涛
来源:北斗网 发布时间:2012-04-01

  (北斗网讯 记者张翔)近日,北斗网记者就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的筹办工作,对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组委会秘书长吴海涛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者:您好,感谢您在筹办年会的紧张阶段接受我们北斗网的采访。据我们了解,本届年会第一次以申报的方式确定主办地,组委会采取这种方式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您认为这次广东省成功取得第三届导航年会主办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吴海涛:第一届和第二届年会成功举办以后,想参与年会的单位更多,想承办年会的单位也比较多,又刚好是在确定第三届年会举办地的时候。因此我们就考虑到用什么样一个合适的方式,来确定第三届年会的承办单位。第一届年会和第二届年会主要是以协商的方式,通过了解、沟通来确定(主办地)。第三届年会我们就想是不是可以采用申办的方式,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从组委会的角度,也想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更多的单位或者地方政府,能够关注北斗的建设发展,能以更好的积极性参与年会的组织工作。

  关于确定广东省为年会举办地的原因,从大的方面说,主要是因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处于试运行状态,它的推广应用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广东的地方企业,在参与卫星的推广应用方面是非常活跃的,继第一届在北京,第二届在上海举办之后,我们希望能够挑选那些能够和卫星导航应用推广密切契合的地方,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现场评议答辩过程中,广东代表现场的评议答辩得到了当时评议组的一致好评。

  记者:近年来广东省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同时涌现出一批活跃的企业。如您所说,这是科学委员会和组委会决定将第三届年会的主办地设在广州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种形势下,考虑到广大厂商的需求,本届年会是否将加大应用产业化论坛和技术成果展在整个年会中的比重,给企业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吴海涛:会的。今年我们为应用产业化论坛专门安排了一天时间。参加产业化论坛的有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还有研究产业化的一些专家学者,当然还会有不少企业在论坛上发表相关报告。

  技术展是年会的一个版块,它以展览展示的方式宣传企业、高等院校在卫星导航的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的成功,我们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在现在进行的展示展示的策划中,我们按照产业链条做了一些安排,使不同性质的企业在我们年会技术展和年会上都能得到较好的展示。

  记者:第三届年会的主题是“走向应用的北斗”,您对这个主题怎样理解?第三届年会要如何突出这个主题?

  吴海涛:我对这个主题是这样理解的,有六点:一是完善系统能力,二是评价系统水平,因为系统要走向应用,面向大众,面向各个行业的应用,所以它自身的能力水平当然要从各个方面提高和完善;三是创新应用模式,四是提高应用水平,这主要是从应用产业化角度来理解,因为系统的建设最终要面向应用;五是研讨政策规范,六是聚焦产业链条,这是从社会保障方面考虑,使年会上有更多相关交流,使北斗系统更好地走向应用。

  至于怎样突出主题,主要是从年会各个版块的策划上,我们做得更加实在,更加切合实际。重点工作是结合系统的试运行开展,在年会前期宣传、会期宣传、会后宣传方面,能够宣传北斗系统。再一个是在技术展的打造上,能够把北斗系统现场的演示应用融入进去、体现出去,体现北斗在试运行状态下基本的水平。在前面提到的论文征集中,我们也倡导学者把他们论文的交流和北斗试运行的情况有一个更好的结合,使办会效果更好。

  记者: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年会筹办的大体思路以及创新之处吗?

  吴海涛:年会总体思路简单地说是继承和发展,所谓继承,是继承第一届年会和第二届年会的风格和特色,继承第一届、第二届年会的范式。

  在此基础上发展,发展什么?主要还是令年会能够体现出更多价值,把这一发展用六个字提炼,就是打造“价值网”,构建“互动桥”,希望年会的价值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六个面向:面向工程、面向应用、面向人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大众。

  创新来自实际需求的推动。我们希望年会筹办能够结合刚才所说的六个面向,在分会交流、年会具体组织、与地方政府合作等方面更切实际。不是盲目追求创新,而是围绕六个面向,取得更好的成效。

  记者:前两届年会的参会人数都在1千多人左右,但据我们了解,广东省预计本届年会的参会规模将明显扩大,请问人数的大幅增加将给年会的组织实施带来哪些相应的挑战?

  吴海涛:带来的主要挑战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人数增加了,怎样保证年会交流的质量不下降;另一个方面是,随着人数的增加,年会组委会怎样使年会能够有序地、高效地开展。

  面对挑战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周全的策划。人数增加最主要还是体现在参加年会交流的专家学者更多,针对这点我们在分会交流上合理设置,在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上做一些合理安排,以使大家更好更有效地交流。

  记者:导航年会是国际性的学术年会,请问第三届年会要如何强调学术性和国际性?

  吴海涛:首先说学术性。因为这是一个学术年会,所以学术性的体现和彰显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也是学术年会的根本。在这个方面,从年会版块的设置上看,一是我们有大会邀请报告,请世界上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做报告;二是分会交流,分会交流是占用时间最多的版块;三是技术展,技术展并不是为企业提供一个卖场,它里面含有很多技术成分。学术性主要是围绕高端论坛、学术交流加以体现。

  另外,为了提高学术性交流的质量,我们在第三届年会论文的出版上做了一些工作。今年我们的论文专集和有关出版商合作,是EI检索的文集。从现在论文的收录、出版和编审来看,第三届年会的论文质量比前两届年会有明显的提高,所以我相信在年会举办期间张贴报告和口头报告论文的质量、学术性也会有进一步提高。

  国际性是随着卫星导航年会进行到第三届逐步体现出来的,是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然趋势,因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面向全社会、面向全世界的。为了彰显国际性,我们主要采取了一些方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会第一天上午有各个国家政府官员的报告,像有来自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等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官员做相应的报告。

  2、今年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和美国ION将主办一个联合论坛,我们简称为CSNC-ION,这是一个专门的版块。

  3、今年年会的分会主席邀请了海外人士担任,有一半以上分会安排了海外人士做分会主席。就我们现在分会论文的评审情况来看,效果还是很好的。

  4、在年会交流过程中,目前看来有很多海外学者投稿。我们在年会中间也设了专门的英文专场,另外在每一个分会上都安排中文和英文投影仪双投,方便学术交流,为进一步推动国际性提供一些方便。

  总体上讲,国际性这个工作对我们现在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挑战的。怎样把它做好,还需要进一步地摸索,我们有信心把这个事情做好。

  记者:离本届年会召开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请您介绍一下组委会近期的筹办工作。

  吴海涛:近期组委会主要的工作有这样几个方面:

  1、针对前期我们所做的策划确切地落实策划所规定的要求和要素。在第一次科学委员会的会议上,科委会的学者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提出了很多期望,这些要求和期望都是我们需要具体落实的。

  2、筹办工作主要涉及学术交流、高端论坛、展览展示、科学普及四个方面。

  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会议的场馆、年会的日程。年会论文的征文工作已经结束,现在论文处于最后的校审和出稿阶段。大会邀请报告和分会邀请报告都已落实。现在各个分会主席针对论文收集的情况,正在具体制定会议期间详细的安排和计划。展览展示工作的进行也很顺利。

  我们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广州市场馆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应该说现在各方面工作的策划实施进展顺利。我们会把相关工作在四月份向主办单位和科学委员会做一次汇报。

  记者:作为组委会负责人,您对本届年会抱有怎样的期待?

  吴海涛:我对第三届年会有一个很高的期望。在经过第一届年会和第二届年会的成功举办后,各方面对第三届年会都抱有更高的期望。我自己希望它朝着越办越好的目标来推进。在第三届年会的策划方案汇报会上,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具体来说,第一个期望是期望能在打造年会国际品牌上有所作为。在2011年ICG大会上曾提出把美国的ION、中国的CSNC、俄罗斯的导航年会作为ICG 7官方重要的学术年会,这是国际上的期望。把它办成一个具有国际品牌的导航学术年会也是我们的追求。

  第二点,我希望年会能在具体组织工作方面做得更加精致,让每一个导航学者都乐于交流,让每一个导航学者都乐于参与,这才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

  第三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作为学术年会,追求的是通过学术交流推动北斗系统工程建设,推动它的应用,推动它的产业化发展。学术年会要能够为此添砖加瓦,能够在学术交流层面作出积极的贡献,这是我最大的期望。

  记者:从青年优秀论文的评选到北斗杯大赛的举办,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年会举办的目的之一,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年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

  吴海涛:先说青年优秀论文,青年优秀论文的评选从第一届就开始了。当时确定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论文的获奖者年龄在35岁以下,对获奖者我们将给予课题资助,第一届和第二届都是这样的,第三届也计划是这样。第一届和第二届之后,我们资助的青年优秀论文的获奖者积极地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完成他们资助课题的研究。这些青年学者获得这一奖项,对他们个人来说是一种鼓励,年会给予他们在大会开幕式颁奖的荣誉,激发了他们参与北斗系统研究的热情。

  第三届我们想在具体资助的方式上进行一些改革,使这些优秀的青年学者开展研究的热情更高,使大家参与年会交流的方式更多样化一些。对年会青优论文的遴选采取了非常客观公正的方式,从青优论文各个分会初步的推选,到整个评选委员会的评议,到最后科委会的终审,大家都以非常负责的方式进行推选并最终确定。

  北斗杯是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的一个特色版块,我们把它称之为科学普及版块。从第一届和第二届来看,国内大学本科生和中学生都能非常踊跃地参与竞赛。竞赛内容设置多样,有小论文、科幻文章、专业的学术论文、科技制作等。从第二届年会开始,我们在展览展示中专门设立了北斗杯青少年科技成果专展,使我们的大、中学生能够在现场同参加年会的科技工作者进行交流沟通。

  记者: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北斗网的独家专访,请允许我代表广大网友预祝本届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编辑:陈飚